2018年12月1日是第31個世界艾滋病日。自從世界上首例艾滋病發(fā)現(xiàn)以來,有無數(shù)人被無情地奪去寶貴的生命。艾滋病的流行蔓延已對人類健康和社會發(fā)展構(gòu)成嚴重威脅。
據(jù)報道,自1985年我國首次報告艾滋病例以來,艾滋病在我國呈逐年上升趨勢,最新報告中國正式面臨艾滋病發(fā)病和死亡高峰期。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要了解艾滋病,潔身自愛,遠離艾滋,同時也要關愛艾滋病人,讓他們感受人間溫情,不因身患艾滋病而受到不公正待遇。
一、世界艾滋病日的來源
世界衛(wèi)生組織將歷年年12月1日定為世界艾滋病日,是因為第一個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此日診斷出來的。全球衛(wèi)生部大臣關于艾滋病預防計劃的高峰會議上提出的。從此,這個概念被全球各國政府、國際組織和慈善機構(gòu)采納。
二、什么是艾滋???
艾滋?。ˋIDS)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的簡稱。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所引起的,艾滋病毒又稱為人類免疫缺乏病毒,簡稱HIV。
人類天生具有免疫功能,當細菌、病毒等侵入人體時,在免疫功能正常運作下,就算生病了也能治愈。然而,HIV所攻擊的正是人體免疫系統(tǒng)的中樞細胞—T4淋巴細胞,致使人體喪失抵抗能力,不能與那些對生命有威脅的病菌戰(zhàn)斗,從而使人體發(fā)生多種極為少見的、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腫瘤,最終導致感染者死亡!
值得一提的是,HIV本身并不會引發(fā)任何疾病,而是當免疫系統(tǒng)被HIV破壞后,人體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導致死亡!
三、艾滋病傳播途徑?
艾滋病雖然很可怕,但其實這種病毒的傳播力并不是很強,它不會通過我們?nèi)粘5幕顒觼韨鞑?,也就是說,我們不會經(jīng)淺吻、握手、擁抱、共餐、共用辦公用品、共用廁所、游泳池、共用電話、打噴嚏、蚊蟲的叮咬而感染,甚至照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都沒有關系。
HIV的傳播條件三個:
1、HIV感染者存在
必須存在HIV的傳染源,才有可能發(fā)生HIV感染和傳播。有些人擔心和懷疑只要有過某些行為,如性行為,就會得艾滋病,即使沒有HIV的存在也一樣,這種觀點是錯誤的。
2、有足夠量的病毒從感染者體內(nèi)排出
HIV的數(shù)量只有達到一定的水平才會導致感染的發(fā)生。例如感染者的血液、精液、乳汁中帶有比較多的病毒,只要少量就足以感染別人,接觸這些體液感染的危險性比較高。而唾液、淚液和尿液中病毒含量很少或者沒有病毒,因此日常生活接觸不會傳播艾滋病病毒。
3、HIV必須進入受感染者的血液中
光是接觸到有病毒的體液并不足以感染上HIV,健康、無破損的皮膚可阻止HIV進入機體,能有效地防止HIV感染。HIV可以通過傷口或潰瘍進入機體,或者透過肛門、直腸、生殖道、口腔、眼睛等處的黏膜進人人體。
四、怎樣正確預防HIV感染?
預防HIV感染的5種途徑:
(1)避免與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高危人群進行性接觸、提倡使用安全套;
?。?)禁止與靜脈藥癮者共用注射器、針頭、不濫用血液制品;
(3)養(yǎng)成良好的個人衛(wèi)生習慣,不與人共用牙刷、剃須刀等生活用品;
?。?)醫(yī)務人員在臨床工作中可能接觸HIV感染者,要重視職業(yè)暴露防治;
?。?)采用母嬰傳播阻斷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