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寒小寒,凍成一團
“大寒小寒,凍成一團”,小寒時節(jié),寒氣逼人,冷風刺骨。別看“小寒”有一個“小”字,但它的氣溫卻是全年最低,對于我們的身體健康來說可謂是一大考驗。為了保持健康,我們不妨從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上下功夫,給自己的身體加點油。
小寒,吃三道美食
在這個節(jié)氣里,人體的陽氣處于收斂狀態(tài),需要通過飲食來溫補,如吃些如羊肉、牛肉、核桃、花生、大棗、桂圓、山藥、蓮子、百合、栗子等,補氣補血、滋補肝腎、溫中散寒、增強體質(zhì)。推薦3個好吃又容易做的小寒食療方,大家一起吃起來~
1.栗子燉豬肉
配料:栗子500克,豬肉500克,姜、蔥、料酒、鹽、糖、醬油適量。
做法:將栗子去殼煮熟,去皮備用;豬肉切大塊,開水汆燙,撈出瀝干水分;姜切片,蔥切段;將豬肉、姜、蔥、料酒、鹽、糖、醬油放入砂鍋中,加入適量的清水,大火煮沸后,撇去浮沫,轉(zhuǎn)小火燉煮40分鐘左右,至豬肉爛熟;加入栗子,再煮20分鐘,收汁,即可食用。
功效:補氣血,健脾胃,強筋骨,增強體力。適用于氣血不足,脾胃虛弱,肌肉松弛,四肢無力,貧血乏力等癥。
2.花生紅棗糖醋排骨
配料:排骨500克,花生100克,紅棗10枚,醋、糖、醬油、鹽、淀粉、油適量。
做法:將排骨洗凈,切成小塊,用少許鹽和淀粉拌勻,腌制10分鐘;將花生洗凈,用水浸泡半小時;將紅棗洗凈,去核,切成小塊;將油燒熱,將排骨下鍋,炸至金黃,撈出瀝干油分;將醋、糖、醬油、鹽、淀粉和適量的清水調(diào)成糖醋汁,備用;將鍋中留少許油,將花生和紅棗下鍋,炒至花生酥香,紅棗軟糯;將排骨和糖醋汁一起倒入鍋中,翻炒均勻,收汁,即可食用。
功效:補氣血,健脾胃,潤肺止咳,美容養(yǎng)顏。適用于氣血不足,肺燥咳嗽,皮膚干燥,面色無華等癥。
3.五味子燉烏雞
配料:烏雞1只,五味子50克,姜、蔥、鹽適量。
做法:將烏雞處理干凈,與五味子、姜片一同放入鍋中,加水適量,大火煮沸后轉(zhuǎn)小火燉至雞肉熟爛,加入蔥段和鹽調(diào)味即可。
功效:補益肺腎,斂氣安神。適用于肺虛咳嗽、腎虛作喘的人群。
小寒,喝三杯熱茶
1.姜茶:姜茶以生姜為主要原料制成,具有溫中散寒、溫肺止咳的功效。小寒時節(jié)人體容易感受到寒冷,喝姜茶可以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增加體內(nèi)的熱量生成,有助于驅(qū)散寒氣,緩解寒冷引起的不適感。此外,姜茶還可以舒緩咳嗽、祛痰化痰,對于寒冷引起的咳嗽癥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。
2.桂花紅棗茶:桂花紅棗茶是將桂花與紅棗一起入茶煮制而成的飲品。桂花具有溫經(jīng)散寒的作用,紅棗具有養(yǎng)血益氣的功效。小寒時節(jié),人體容易出現(xiàn)寒涼癥狀,如手腳冰涼、腹痛腹瀉等。喝桂花紅棗茶可以溫暖脾胃,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緩解寒冷引起的不適。此外,紅棗還具有調(diào)理氣血、滋養(yǎng)肌膚的作用,對于改善面色蒼白、氣血不足的狀況也有一定幫助。
3.紅茶:紅茶甘溫,可養(yǎng)人體陽氣,生熱暖腹,能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。紅茶還具有很好的抗菌消炎、暖胃護胃的作用,可以改善胃痛、胃炎等癥狀。適合腸胃和身體比較虛弱的人。
小寒,遠離三件事
另外,小寒時節(jié)我們還要注意避免一些容易影響身體健康的事情,其中這三件事最容易被忽視——
1.遠離生冷、油膩、辛辣食物:在寒冷的季節(jié),應(yīng)該盡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,尤其是那些剛從冰箱里拿出來的食物,以免過度刺激胃腸道,影響消化功能。在冬季,人們的活動量相對較少,因此應(yīng)該盡量少吃油膩食物,以免體重和血脂水平提高。辛辣食物容易刺激呼吸道,導致喉嚨痛、咳嗽等癥狀,對于一些有呼吸道疾病的人來說,應(yīng)該盡量避免食用辛辣食物。
2.過度運動:雖然適當運動有益健康,但是過度運動可能會導致身體疲勞、肌肉酸痛等不適癥狀。在冬季,應(yīng)該盡量避免在嚴寒的天氣下進行劇烈運動,以免對身體造成負擔。
3.情緒波動:冬季氣溫較低,容易使人情緒低落、抑郁等。因此,應(yīng)該盡量保持心情愉悅、放松的心態(tài),可以通過聽音樂、閱讀等方式來調(diào)節(jié)情緒。
總之,接下來這15天,我們要合理選擇食物和飲品,遠離不利于健康的環(huán)境,改變生活習慣,度過一個健康、舒適的冬天。